内容摘要: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增长方式都难以解决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特别是现行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产生的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等副作用,与科学发展观南辕北辙,而新兴的知识经济则是加快和促进西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突破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战略是引领和带动西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引擎。西部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和实施,可以西部各省区市地方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和实施为先导,以西部三大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和实施为契机,以西三角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和实施为重点,最后实现西部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一体化。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西部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今日之中国倍受热议的话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经济发展转型研讨班上,针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的现状,用了50次“加快”的语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重要性和紧迫性可见一斑。
一、知识经济是加快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契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东部发达地区工业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立竿见影”的示范效应,使得渴望快速发展的西部地区在“工业西进”运动的狂飙中最终抛弃了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农业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农业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在西部地区的衰落,缘于没能解决好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但是,历史惊人的相似。经过若干年的一路狂奔后,现有工业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在西部地区也陷入了困境和瓶颈,在创造“工业财富”的同时,也伴生出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并发症”,这与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南辕北辙,矛盾与龃龉一触即发。面对困惑和质疑,工业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束手而无良策。胡锦涛同志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因此,西部地区现有工业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大变局的关口。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认为:“在发展的进程中,以前的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失去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起来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3]在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的新的语境下,西部地区应该选择怎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呢?方兴未艾的知识经济集约型增长方式将提供新的视点与思路,注入新的血液与活力,使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优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是知识经济的最终价值取向。那么,什么是“知识经济”呢?早在l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的概念。1996年,经合组织(OECD)将其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区别于“以物质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详而述之,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投入和配置,知识产品的产生(生产)、传播(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由于智力资源是无限的,相对于“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工业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而言,新兴的知识经济集约型增长方式属于“3R”型经济增长方式,即节能减排型(reduce)经济增长方式、再利用型(reuse)经济增长方式和循环型(recycle)经济增长方式[4],即知识经济集约型增长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而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都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农业和工业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注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
美国经济学大师熊彼特(Schumpeter)指出:“试图无限期地维持过时的行业当然没有必要,但试图设法避免它们一下子崩溃却是必要的,也有必要努力把一场混乱——可能变为加重萧条后果的中心——变成有秩序的撤退。”对待过时的经济增长方式亦然。因此,在工业化还处于整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理性的选择并非是断然摈弃工业和农业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而是要“有秩序的撤退”,借鉴知识经济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视角和思维,从而加快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二、知识产权战略是引领和带动知识经济集约型增长方式的突破口
知识经济集约型增长方式有赖于知识的产权化,产权的制度化,制度的法律化,法律制度的战略化。
(一)知识的产权化和产权的制度化
新制度经济学派提出,如果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是投资和创新,为什么有的社会具备了这些条件却没有理想的结局呢?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诺思的答案是:人们所讲的经济增长的原因,他们本身就是经济增长,或者是经济增长的表现,而真正的经济增长原因是他所讲的产权和制度。[5]
人们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熊彼特也揭示了“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对于西方经济增长的重大推动作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前总干事鲍克逊博士在日内瓦总部大楼的大厅圆顶上题词:“人类的聪明才智是一切艺术成果和发明成果的源泉,这些成果是人类美好生活的保证,国家的职责就是要坚持不断地保护艺术和发明。”但是,时至今日,缺乏或者没有国家保护的艺术和发明往往沦落为“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经济学家帕金(Parkin)指出,“公共物品是每个人都可以同时消费,而且不能把一个人排除在外的物品与劳务。”[6]公共物品的高度共享性使得私人企业或者个人没有提供公共物品的激励和动力。在资源公有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是万物之主,那么,实际上人们将陷入一无所有的境地。”[7]亚里斯多德也指出:“在公有中属于大多数人的被给予最少的关注: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占有,很少会考虑到公有物。”[8]经济学的一条重要原理就是: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为避免“公地悲剧”,法经济学认为,“只有通过在社会成员间相互划分特定资源使用的排他权,才会产生适当的激励。”而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就是这样一种权利,这样一套激励和约束机制。而知识的产权化,则创造了有效率使用知识资源的激励。[9]可见,知识产权的重点并非“知识”,而是“产权”,只有产权化或者权利化的科技即知识产权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就是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认为,著名的“李约瑟之谜”即近代中国没能发生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创新的缺失。经济学家汪丁丁指出,当一个民族面临制度“锁定”(Lock in)效应时,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说过,美国最大的发明就是发现了专利制度本身。[10]WIPO认为,知识产权制度能为创造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创造者,提供具体手段,以发挥其创造力和聪明才智的杠杆作用。当今世界,有效的知识产权制度强劲地推动着社会财富的创造,为企业和个人的创造、革新提供动力,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基础。“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人的解放,加速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伟大实践表明,这项制度本身就是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11]堪称制度文明的典范。[12]如果没有知识产权制度,世界上21%的发明创造不会产生,另有26%的发明创造不会向社会公开。知识产权制度的确立改变了传统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如同“助产士”和“催化剂”一样,催生了知识经济集约型增长方式。
(二)知识产权制度的法律化
法律、道德和宗教是社会控制的三种主要手段,而法律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控制手段。美国著名法学家庞德(Pound)指出:“今天,社会控制首先是国家的职能,并通过法律来行使。……它主要通过法律发生作用,……”[13]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首席大法官肖扬在《中国的法律、法治与法院》一文中也指出,“可以说,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法律都成了一个国家制度体系中最具权威的部分,……”
因此,知识产权制度必须法律化,才能树立权威性。美国制度经济学家巴泽尔(Barzel)指出,当拥有产权的收益不足以弥补成本时,人们就不会去运用权利,从而使这种产权置于公共领域,只有确信收益将超过成本的时候,人们才会运用权利。[14]而知识产权制度只有通过法律化获得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后,才能使得人们对于知识产权的收益将超过成本产生合理的预期。日本学者中山信弘认为,“知识产权法是利用市场机能的巧妙体系。”[15]马克·吐温指出,没有专利局和完善的专利法的国家就像一只螃蟹,这只螃蟹不能前进,而只能横行和倒退。
(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战略化
知识产权战略的实质就是研究和利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护智力劳动成果、承认知识产权是私权这一制度安排,从战略的高度制定运用这个制度特征和功能来实现本利益集团收益最大化或其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或政策。因此,为了实现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等利益集团收益最大化或其资源优化配置,知识产权应该从法律制度演进和嬗变到国家战略、区域战略、行业战略和企业战略等。这是知识产权战略的本质要求。
依据系统论中的不平衡性原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知识产权战略系统中的中心要素,是知识产权战略具备全局性、关键性并成其为总体战略的必要条件。[16]因此,知识产权从法律制度演进和嬗变到国家战略、区域战略、行业战略和企业战略等具有可行性。
知识的产权化、产权的制度化和制度的法律化已经逐步实现。因此,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战略化就成为突破口。
三、构建和实施西部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可行性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曾说过:“每个改变世界的计划后面,无一例外地存在着下面的问题,‘我们要的是什么样的世界?’”具体到西部区域知识产权战略而言,我们的愿景是什么?构建和实施西部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其目标就在于引领和带动西部知识经济发展,进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至于战略路径,可以知识产权战略的区域化为先导和契机,最终实现知识产权区域战略的一体化。至于战略步骤,可以分成四个阶段逐步推进,即首先是分别构建和实施西部各省区市地方知识产权战略,这个阶段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其次是分别构建和实施西部三大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第三是构建和实施西三角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最后是构建和实施西部区域知识产权战略。
(一)构建和实施西部各省区市地方知识产权战略的可行性
2006年8月,贵州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6-2015年)》。2008年1月,内蒙古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研讨会召开,计划将在1年左右的时间里完成制定《知识产权战略》。11月14日,陕西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8-2020)》和《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2008-2010)》。11月19日, 青海印发《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2009年3月26日,重庆出台《关于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的意见》。4月,四川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9-2020)》。7月,云南实施《关于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意见》。12月,广西通过《关于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意见》。2010年4月,新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5月,甘肃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二)构建和实施西部三大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的可行性
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三大重点经济区。目前,三大经济板块已初现雏形,并成为西部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三大增长极。西部在重点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发挥知识经济对工业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把三大经济区打造成为西部知识产权创造的核心区、运用的先行区、保护的窗口区、管理的创新区、人才培养的示范区。
1.构建和实施成渝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的可行性
川渝2004年签署关于加强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2007年4月又签订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并开始起草成渝经济区规划;6月国务院又批准在成渝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整体推进川渝发展;12月签署知识产权合作协议。2010年2月底,国家发改委成渝经济区联合调研组完成川渝两地实地调研。3月,国家发改委主持编制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完成初稿,将上报国务院,有望近期获批,并将于年内启动实施。规划中的成渝经济区面积20.61万平方公里,包括重庆31区县和四川15市县,2008年户籍人口1.016亿,GDP1.4041万亿元,占川渝两省市的79.8%、西部的24.1%、全国的4.7%,区域经济密度(单位平方公里内经济总量)是全国平均值的3.2倍,西部平均值的14倍,人均GDP高出西部平均值40%,将建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区域、西部地区重要的产业聚集区、打造国家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等。
(1) 成渝经济区专利战略资源。①年度专利申请量。2009年成渝经济区46529件,占西部的54.92%,其中四川33047件(成都26130件),居西部第1位;重庆13482件,居西部第3位。②年度发明专利申请量。2009年四川6260件。③年度PCT专利申请量。2009年四川110件。④累计专利申请总量。截至2009年,成渝经济区228804件,占西部的46.03%,其中四川162286件(成都93042件),居西部第1位;重庆66518件,居西部第3位。⑤年度专利授权量。2009年成渝经济区27633件,占西部的58.01%,其中四川20132件(成都16349件),居西部第1位;重庆7501件,居西部第2位。⑥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2009年成渝经济区2430件,其中四川1596件,重庆834件。⑦累计专利授权总量。截至2009年,成渝经济区132559件,占西部的47.80%,其中四川92146件(成都50878件),居西部第1位;重庆40413件,居西部第2位。
(2) 成渝经济区商标战略资源。①年度商标申请量。2009年成渝经济区40837件,占西部的43.07%,其中四川25362件,重庆15475件,分别居西部第1、2位。②年度商标注册量。2009年成渝经济区36639件,占西部的43.57%,其中四川27012件,重庆9627件,分别居西部第1、2位。2009年四川27014件,同比增长125%,创历史新高。③累计商标注册量。截至2009年底,重庆44153件。④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量。截止2010年1月,成渝经济区行政认定的驰名商标累计84件,占西部的43.30%,其中四川61件,重庆23件。截止2009年底,四川著名商标累计692件[17],重庆著名商标累计472件。⑤在“2008年全国商标数量代理机构30强”(代理量1000以上)中,仅重庆有1家。
(3) 成渝经济区版权战略资源。①重庆2009年各类作品著作权登记752件,其中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365件,同比增长92.1%,创历史新高。②四川2009年作品登记905件;计算机软件登记245件,同比增长126.6%,列全国第8位;引进软件和书刊、期刊等版权143件,输出28件。
(4) 成渝经济区植物新品种战略资源。①植物新品种申请总量。截止2009年底,成渝经济区657件,其中四川591件,占全国的9.02%,连续8年居全国之首;重庆66件,居西部第7位。②品种权授权总量。截止2009年底,成渝经济区362件,其中四川327件,占全国的11.65%,连续8年居全国之首;重庆35件。
(5)成渝经济区地理标志战略资源。截止2009年底,成渝经济区57件,占西部的29.69%,其中四川49件,居西部第1位;重庆8件,居西部第10位。
(6)成渝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战略资源。截止2009年底,成渝经济区143件,占西部的19.40%,其中四川97件,居西部第3位;重庆46件,居西部第5位。
2.构建和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的可行性
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范围包括陕西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和甘肃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2007年总人口2842万人,生产总值占西北地区的28.6%。到2020年,该地区的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的比重将超过三分之一,将成为引领大西北发展的经济
(1) 关中-天水经济区专利战略资源。①年度专利申请量。关中-天水经济区2009年18246件,占西部的21.54%,其中陕西15570件(西安12772件),居西部第2位;甘肃2676件,居西部第8位。②年度发明专利申请量。关中-天水经济区2009年6978件,其中陕西5858件,居西部第2位;甘肃1120件,居西部第7位。③年度PCT专利申请量。2009年陕西108件,首次突破100件,同比增长116%,高于全国平均增幅84个百分点,一跃进入全国第8位(不含港、澳、台)、中西部20个省份首位。④累计专利申请总量。截至20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100330件,占西部的20.18%,其中陕西80168件(西安55113件),居西部第2位;甘肃20162件,居西部第9位。⑤年度专利授权量。关中-天水经济区2009年7361件,占西部的15.45%,其中陕西6087件(西安4706件),居西部第3位;甘肃1274件,居西部第9位。⑥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关中-天水经济区2009年1569件,其中陕西1342件,居西部第2位;甘肃227件,居西部第7位。⑦累计专利授权总量。关中-天水经济区2009年48747件,占西部的17.58%,其中陕西38310件(西安23962件),居西部第3位;甘肃10437件,居西部第9位。
(2) 关中-天水经济区商标战略资源。2010年3月,陕西出台《关于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意见》。①年度商标申请量。20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15105件,占西部的15.93%,其中陕西13064件,居西部第3位;甘肃2041件,居西部第9位。②年度商标注册量。20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11897件,占西部的14.15%,其中陕西8362件,居西部第4位;甘肃3535件,居西部第9位。③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量。截止2010年1月初,关中-天水经济区驰名商标26件,占西部的13.40%,其中陕西19件(西安16件),甘肃7件;截止2009年12月,陕西著名商标351件。④累计商标注册量。截至2009年12月,陕西45000余件。
(3) 关中-天水经济区版权战略资源。陕西2008年实施《版权专项战略(2008-2020)》,版权贸易合同登记216项(其中图书合同215项,同比增长167%;软件合同1项),作品登记62件;2009年版权项目输出首次超过引进。
(4) 关中-天水经济区植物新品种战略资源。①植物新品种申请总量。截止2009年5月底,关中-天水经济区100件,占西部的7.72%,其中陕西77件,居西部第6位;甘肃23件,居西部第9位。②品种权授权总量。截止2009年5月底,关中-天水经济区33件,占西部的6.32%,其中陕西27件,居西部第5位;甘肃6件,居西部第9位。
(5) 关中-天水经济区地理标志战略资源。截止2009年底, 关中-天水经济区拥有33件,占西部的17.19%,其中甘肃24件,居西部第3位;陕西9件,居西部第8位。
(6) 关中-天水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战略资源。截止2009年底, 关中-天水经济区拥有254件,占西部的34.46%,其中陕西201件,居西部第1位;甘肃53件,居西部第4位。
3.构建和实施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的可行性
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范围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8年底总人口1300万,占广西总人口的1/4。2009年9月,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九三学社中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商总局等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在南宁召开北部湾经济区知识产权座谈会。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意见》提出,要组织北部湾经济区知识产权跨越行动,建设知识产权发展新高地。大力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知识产权环境建设。重点围绕北部湾经济区主导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1) 北部湾经济区专利战略资源。①年度专利申请量。广西2009年4277件,居西部第5位。②年度发明专利申请量。广西2009年1280件,居西部第6位。③累计专利申请总量。截至2009年,广西40439件,居西部第4位。④年度专利授权量。广西2009年2702件,居西部第5位。⑤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2009年广西326件,居西部第5位。⑥累计专利授权总量。截止2009年,广西2009年22688件,居西部第5位。
(2) 北部湾经济区商标战略资源。①年度商标申请量。2009年,广西6455件,居西部第6位。②年度商标注册量。2009年,广西6754件,居西部第6位。③截止2010年1月初,广西驰名商标15件,占西部的7.73%。
(3) 北部湾经济区版权战略资源。在向东盟输出图书版权中,广西居全国前列,2009年就达117种,创历史新高。
(4) 北部湾经济区植物新品种战略资源。①植物新品种申请总量。截止2009年5月底,广西116件,占西部的8.96%,居西部第3位。②品种权授权总量。截止2009年5月底,广西54件,占西部的10.34%,居西部第2位。
(5) 北部湾经济区地理标志战略资源。截止2009年底, 广西拥有17件,占西部的8.85%,居西部第4位。
(6) 北部湾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战略资源。截止2009年底, 广西拥有46件,占西部的6.24%,居西部第5位。
(三)构建和实施西三角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的可行性
2009年全国两会上,重庆提出“西三角”经济圈概念,并提请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是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在西部共同打造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与东部的长三角、南部的珠三角和北部的环渤海等中国经济三大增长极形成呼应之势。4月,川陕渝联手打造西三角经济区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渝陕签署《关于共同打造西三角经济区的工作协议》, 联合推进西三角方案规划, 6、7月份形成初步总体发展思路,提交三省市政府,下半年促成三地主要领导会谈。但是,西三角两省一市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状态,还缺乏合作层面上的区域知识产权战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提供了构建和实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坐标和参照,西三角可以此为蓝本,趁势而上,构建西部知识产权战略“金三角”,“破茧”中国知识经济发展“第四极”。
1.西三角经济区专利战略资源。(1)年度专利申请量。2009年62099件,占西部的73.30%。(2)累计专利申请总量。截至2009年,累计308972件,占西部的62.15%。(3)年度专利授权量。2009年33720件,占西部的70.79%。(4)累计专利授权总量。截至2009年,累计170869件,占西部的61.61%。
2.西三角经济区商标战略资源。(1)年度商标申请量。2009年53901件,占西部的56.85%,其中川、渝、陕分别居西部第1、2、3位。(2)年度商标注册量。2009年45001件,占西部的53.52%,其中川、渝、陕分别居西部第1、2、3位。(3)驰名商标量。截止2010年1月初,西三角经济区103件,占西部的53.09%,其中川、渝、陕分别居西部第1、2、4位。
3.西三角经济区植物新品种战略资源。(1)植物新品种申请总量。截止2009年5月底,累计700件,占西部的54.05%。(2)植物新品种授权总量。截止2009年5月底,累计335件,占西部的64.18%。
4.西三角经济区地理标志战略资源。截止2009年底,累计66件,占西部的34.38%。
5.西三角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战略资源。截止2009年底,累计344件,占西部的46.68%。
(四)构建和实施西部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可行性
西部十二省区市应尽快联合启动西部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制定、实施工作;联合召开区域知识产权新闻发布会;共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如在西部12省区市知识产权网站设置“西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动态”专栏,共同打造西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窗口,并建立一个立足西部地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综合专利技术展示交易网络平台,通过现有专利交易网络平台链接,实现业务优势互补、信息资源共享,促进专利技术运用;促进地区行业协会间合作;加大区域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力度;合力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育;进一步推进区域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建设,如建立西部区域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加强12省区市间处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协作,提高办案效率,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体系研究协作。
1.西部专利战略资源。(1)年度专利申请量。2009年西部84721件,占全国877611件的9.65%。(2)累计专利申请总量。截至2009年,西部累计497128件,占全国4898473件的10.15%。(3)年度专利授权量。2009年西部47633件,占全国501786件的9.49%。(4)累计专利授权总量。截至2009年,西部累计277326件,占全国2644571件的10.49%。
西部地区2009年专利申请状况表 | 西部地区2009年专利授权状况表 | ||||||
西部排名 | 西部地区 | 总累计 | 当年累计 | 西部排名 | 西部地区 | 总累计 | 当年累计 |
1 | 四川 | 162286 | 33047 | 1 | 四川 | 92146 | 20132 |
2 | 陕西 | 80168 | 15570 | 2 | 重庆 | 40413 | 7501 |
3 | 重庆 | 66518 | 13482 | 3 | 陕西 | 38310 | 6087 |
4 | 广西 | 40439 | 4277 | 4 | 云南 | 22853 | 2923 |
5 | 云南 | 37602 | 4633 | 5 | 广西 | 22688 | 2702 |
6 | 贵州 | 27072 | 3709 | 6 | 贵州 | 14500 | 2084 |
7 | 新疆 | 25083 | 2872 | 7 | 新疆 | 14462 | 1866 |
8 | 内蒙古 | 23993 | 2484 | 8 | 内蒙古 | 13758 | 1494 |
9 | 甘肃 | 20162 | 2676 | 9 | 甘肃 | 10437 | 1274 |
10 | 宁夏 | 8573 | 1277 | 10 | 宁夏 | 4826 | 910 |
11 | 青海 | 4143 | 499 | 11 | 青海 | 2221 | 368 |
12 | 西藏 | 1089 | 195 | 12 | 西藏 | 712 | 292 |
合计 | 497128 | 84721 | 合计 | 277326 | 47633 |
2.西部商标战略资源。(1)年度商标申请量。2009年94805件,占全国741763件的12.78%。(2)年度商标注册量。2009年84089件,占全国737228件的11.41%。(3)驰名商标量。截止2010年1月初,西部驰名商标194件,占全国1639件的11.84%。
2009年西部各省区市商标申请与注册统计表
西部地区 | 商标申请量 西部排名 | 商标申请量 | 商标注册量 西部排名 | 商标注册量 |
四 川 | 1 | 25362 | 1 | 27012 |
重 庆 | 2 | 15475 | 2 | 9627 |
陕 西 | 3 | 13064 | 4 | 8362 |
云 南 | 4 | 12289 | 3 | 8537 |
内蒙古 | 5 | 6866 | 5 | 7327 |
广 西 | 6 | 6455 | 6 | 6754 |
新 疆 | 7 | 5452 | 7 | 6575 |
贵 州 | 8 | 4646 | 8 | 3621 |
甘 肃 | 9 | 2041 | 9 | 3535 |
宁 夏 | 10 | 1457 | 10 | 1423 |
青 海 | 11 | 1346 | 11 | 803 |
西 藏 | 12 | 352 | 12 | 513 |
合 计 | 94805 | 84089 |
西部各省区市驰名商标统计表(2010-1-10)
西部排名 | 西部地区 | 驰名商标量 |
1 | 四 川 | 61 |
2 | 重 庆 | 23 |
2 | 内蒙古 | 23 |
4 | 陕 西 | 19 |
5 | 广 西 | 15 |
6 | 贵 州 | 10 |
7 | 云 南 | 9 |
7 | 新 疆 | 9 |
7 | 青 海 | 9 |
10 | 甘 肃 | 7 |
11 | 宁 夏 | 5 |
12 | 西 藏 | 4 |
合 计 | 194 |
3.西部植物新品种战略资源。(1)植物新品种申请总量。截止2009年5月底,累计1295件,占全国5583件的23.20%。(2)植物新品种授权总量。截止2009年5月底,累计522件,占全国2182件的23.92%。
1999-2009年西部品种权申请授权情况汇总表
(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2009.5.31)
全国 排名 | 西部地区 | 总 | 2008年 同期申请 | 2009年 申请 | |
申请 | 授权 | ||||
1 | 四 川 | 557 | 285 | 16 | 14 |
12 | 云 南 | 147 | 43 | 6 | 17 |
15 | 广 西 | 116 | 54 | 5 | 2 |
17 | 内蒙古 | 112 | 42 | 3 | 9 |
18 | 贵 州 | 107 | 19 | 26 | 13 |
22 | 陕 西 | 77 | 27 | 8 | 2 |
23 | 新 疆 | 75 | 20 | 6 | 3 |
24 | 重 庆 | 66 | 23 | 2 | 4 |
28 | 甘 肃 | 23 | 6 | 1 | 5 |
29 | 宁 夏 | 12 | 2 | 0 | 1 |
30 | 青 海 | 3 | 1 | 0 | 1 |
31 | 西 藏 | 0 | 0 | 0 | 0 |
合 计 | 1295 | 522 | 73 | 71 |
4.西部地理标志战略资源。截止2009年底,累计192件,占全国的34.38%。
西部地理标志汇总表(2009.12.31)
全国排名 | 西部排名 | 西部地区 | 注册数量 |
3 | 1 | 四 川 | 49 |
6 | 2 | 新 疆 | 30 |
8 | 3 | 甘 肃 | 24 |
13 | 4 | 广 西 | 17 |
16 | 5 | 云 南 | 14 |
18 | 6 | 青 海 | 12 |
19 | 7 | 宁 夏 | 11 |
21 | 8 | 陕 西 | 9 |
21 | 8 | 内蒙古 | 9 |
23 | 10 | 重 庆 | 8 |
23 | 10 | 贵 州 | 8 |
31 | 12 | 西 藏 | 1 |
合 计 | 192 |
5.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战略资源。截止2009年底,西部累计737件,占全国3065件的24.05%。
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总表(2009.12.31)
全国排名 | 西部排名 | 西部地区 | 注册数量 |
4 | 1 | 陕 西 | 201 |
8 | 2 | 云 南 | 148 |
11 | 3 | 四 川 | 97 |
19 | 4 | 甘 肃 | 53 |
20 | 5 | 重 庆 | 46 |
20 | 5 | 广 西 | 46 |
23 | 7 | 贵 州 | 40 |
25 | 8 | 青 海 | 25 |
26 | 9 | 宁 夏 | 24 |
27 | 10 | 新 疆 | 22 |
28 | 11 | 内蒙古 | 18 |
30 | 12 | 西 藏 | 17 |
合 计 | 737 |
[1]作者简介:孙海龙(1967- ),男,法学博士,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2]作者简介:杨光明(1975- ),男,法学博士,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主持工作),西南政法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并在《现代法学》、《人民司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重庆大学学报》、《前沿》、《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人民法院案例与评注》(中国法制出版社)、《专利商标新型疑难案件审判实务》(法律出版社)、《著作权新型疑难案件审判实务》(法律出版社)、《知识产权发展前沿探索》(知识产权出版社)、《科学发展观与西部法治建设》(甘肃人民出版社)、《人民法院报》、《中国知识产权报》等发表多篇论文。办公电话:023-63905413,移动电话:(0)13996437151,E-mail:fyygm@163.com。
[3]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2.
[4] 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循环经济”概念,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指的是把物质、能量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污染排放,甚至零污染排放。
[5] 道格拉斯·诺思、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厉以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6]迈克尔·帕金.经济学[M].梁小民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688.
[7]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M].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90.
[8]Aristotle.The Politics[M].57(C. Lord trans.1984).
[9]理查德· A·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M]:上册.蒋兆康、林毅夫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40-42.
[10]徐治立.高科技背景下国际知识产权战略问题[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5(3):30.
[11]李学辉.知识产权上诉法院:借鉴与启示[OL].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2005-12-23.
[12]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9.
[13]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沈宗灵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3.
[14]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102.
[15]中山信弘.多媒体与著作权[M].张玉瑞译.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7:3-4.
[16]朱谢群.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着力点”[OL].战略网,2009-01-07.
[17]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黄峰.2009年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状况[OL].四川政府门户网,2010-04-27.